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人文与艺术学院2021年研究生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作者: 时间:2021-11-23 点击数:

一、招生质量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014年成立,2015年开始招生,至2020年,共招收了6届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截至2021年11月,已经毕业5届授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共179人,延期毕业10人(2019级8人,2018级1人,2017级非全日制1人)。2021年3-4月,在学院领导及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共招收了43名毕业于全国各地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80%以上本科学习社会工作专业,考研成绩优异。为方便考研学生及时了解我校招生信息,建立了我校考研交流群,为考研学子们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搭建了平台,随时通过电话、qq等形式解答考生疑问。通过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

二、课程授课质量

为更好地达到研究生培养目标,满足教指委及我校要求,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体现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同步实习、机构集中实习贯穿在研学习过程。调整了部分课程的设置和实践安排,机构集中实习由原来的集中在第3学期调整为第3、第4学期。专业课的设置重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综合服务、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社会服务设计和统筹服务能力。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工作的能力。

三、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质量保证

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在导师指导下依据自身的研究方向,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实践完成。严格按照各环节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在本学期组织了2022年1月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审查、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外审等相关工作及20级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工作。

四、学术成果质量的保证与提升

2021年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54篇。在国家级期刊、省级学报、期刊,学术会议上都有所呈现。总体来讲,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也有相应提升,由省级期刊扩展到专业学报、学术会议、国家级期刊等多个类别。

2021年我院学生参与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共12项,多项获得立项。涉及智慧社区云平台构建、精准扶贫、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除日常教学课程安排外,开发多方面的资源,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中山大学王宁教授等人来我院为研究生做行业讲座,拓展学生视野。

2021年1月,研究生参与沈阳市社会工作联合会首届社会工作论文大赛,研究生和教师的9篇学术论文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2021年5月,2021年辽宁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论坛于鞍山师范学院顺利举行。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20篇学术论文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五、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质量提升

社会工作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2021年成功申请辽宁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在辽宁省建设了多家社会工作实习基地:铁西区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沈阳市铁西区公益组织孵化基地等,此外,还与辽宁省孤儿学校等达成了学生长期实习实践的合作意向。2021年,新增辽宁省众德慈善基金会、沈阳市大东区三得心理援助公益服务中心、沈阳市康养服务中心、沈阳市华易伤害预防公益基金会、沈阳市公允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中心、沈阳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共6个校外实践基地。

目前,还有沈阳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心、沈阳市铁西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辽宁省光明学校、沈阳市沈河区启智实验学校、沈阳市和平区益新残障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沈阳市皇姑区利州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沈阳市启智学校、沈阳市铁西区大青实验学校、大青中朝友谊街道孤家子社区等四大类35家社会工作实践基地,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实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疫情给研究生校外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院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健康及学习要求,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险,克服困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安排好2020级58名学生的机构实习。

六、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质量保证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长期以来始终把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社会工作实务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全脱产学习方式;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条件,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使其能够将课堂所学更好地运用到实践项目中来。学院除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平台沈阳市铁西区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用之外,也和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等单位建立了更多合作,和实践基地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

实习环节采用课程同步实习和机构集中实习的方式,实习安排和实习督导由授课教师规划,实习督导为学校指导老师督导与机构督导相结合。学院聘请机构主管或从事实务工作多年以上相关专业经验人员担任督导;学校指导老师由MSW中心会议决定,协调学生、机构与MSW中心三方面实习目标与计划。学校指导老师与机构督导于研究生实习期间加强联系,共同评估学生实习进度与成果。学校指导老师于每阶段实习期间至少访问机构两次,并给予指导意见,以此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国际社工日期间,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制作宣传海报,通过线上线下开展专业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对社会工作专业进行宣传,开展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

研究生每学期都会安排研究生深入街道、社区、小学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座谈会、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科普宣传、举办讲座、为孤寡老人义务服务等系列活动的开展,真正走进社区老年人、留守儿童和贫困群体的世界。比如:“敲敲的爱”空巢老人服务项目、“长者故事会”等项目的开展,传递爱心与温暖,引领老人正确认识和客观看待自己的过去,肯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心态。“花Young年华·壹乐园社区club”关爱留守儿童社区学堂项目促进了留守儿童的成长;研究生组织我校“人际破冰”新生成长小组对新生迅速适应校园欢迎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截止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已经为我校6届研究生新生和本科生新生开展了小组活动,受益4000余人次,不仅使社工专业研究生的实务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促进了其他专业学生的迅速融入,此项活动得到了学校各部门的一致好评。

研究生多次到丹东市大梨树村、宽甸县二道岗子村、彰武县双庙镇、朝阳喀左县甘招镇王营子村等地开展扶贫调研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了解农村脱贫攻坚情况,助力基层党建,为当地妇女、儿童、老人等开展相应的活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七、学位论文的质量保证与提升

学院不断加强督促学生与导师的联系,完成开题、相似性检测、校外盲审等环节。2021年10-11月,完成了2022年1月预毕业研究生的学位申请资格审查、相似性检测、校外盲审等工作,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督促学生做好每一环节。指导2020级研究生做好毕业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的相关准备,以确保将来的论文质量。

八、研究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质量保证

在研究生管理方面,通过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导师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坚持“标杆立在团队、支部建在项目,党员重在担当”,研究生秘书任支部书记,带领研究生党员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方面的基层党建活动。强调党员担当与责任,重要活动要求党员率先承担、保质保量。通过日常教导、党支部引导等多种方式进行,组建“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教育队伍,组建“院长+MSW中心主任+导师”的学术与专业思政研究队伍,组建专职思政教师指导的思政学习队伍。三支队伍从三个层面全方位立体式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九、导师的遴选质量保证

学院从学历、社会工作经历、专业背景、学术水平、思想政治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实行导师和学生双选制。形成了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务经验的导师队伍,聘请了一批专业领域的校外专家和省、市民政系统及社工实务部门的资深专业人士任校外督导,确保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生导师90%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或者目前从事社会工作领域相关研究。有教授9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0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备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6人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有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2名辽宁省新世纪中青年人才,2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6名校课程名师,7名教师近五年来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

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民政部、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沈阳市社科联等各级各类课题70余项。在城乡社会发展、老龄化社会与养老服务、弱势群体与贫困救助、社会组织发展等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长和学术优势。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200多篇。

十、导师的思想品德培养与业务质量的提升

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入学到毕业,学院要求导师对所带研究生进行指导,包括学术论文的撰写、毕业论文撰写,日常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我院研究生导师具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经常超负荷工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沥尽心血。学院也经常为导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促进导师在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都有所提升。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艺术学院